怎樣的人會選擇香港保險?

怎樣的人會選擇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近幾年在內地非常火。2012年開始,內地居民到香港投保的保費量一直呈現兩位數的飛速增長,2018年新單保費更是達到476億港幣。

  大家可能會聽到,今天又有一個朋友到香港買了份保險,並且這個朋友的家境很不錯,事業有成,屬於標準的中產。於是你不免也感到好奇:“香港保險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這個朋友專門坐飛機過去,只為買一份保險?”

  其實,光是“香港保險”四個字,就已經明確了它的市場定位與受眾群體。

  首先,“香港保險”是一份“保險”,是一種隨著消費者認知水準不斷提高才可以接受的商品。

  根據瑞再《Sigma》雜誌的統計,中國內地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皆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水準。

 

 

如今,中國雖然已經躋身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落後於美國,但是公民整體對於保險重要性的認知水準仍非常有限,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保險業發展初期在銷售方面充斥著誤導,使大家對於保險有一種“原始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就是對保險的認同需要一定的“金融素養”與對未來生活的長遠規劃,這些都與公民的受教育水準息息相關。

所以說,對保險有一定認同感的消費者,都是具備了一定自我思考能力、擁有較好金融素養、對未來生活有長遠規劃的「優秀消費者」。

“香港保險”作為一款“保險”,首先已經能夠定位到這些「優秀消費者」。

其次,“香港保險”是一份“海外保險”,是消費者為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為未知風險預留更多解決方案的一種選擇。

  所謂家庭資產配置,就是將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財富投資為不同類型的資產,以達到財富穩定增長的目的。在資產配置的過程中,“多元化”

  (Diversification)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也就是俗稱的“雞蛋不能裝在同一個籃子裡”,因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不僅可以減少資產價值的波動,還可以獲得高於銀行存款的投資收益。所有的大型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必然是多元化的,這也給家庭的資產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參照性。

  為家庭配置了外幣資產,可以減少家庭資產由於特定需求所引起的價值變動。生活不是賭博,平穩的增值才是健康正確的理財方式。

  相比於對保險重要性的認同,對資產多元化配置重要性的認同,對於消費者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金融素養”與一定的財富積累。外幣資產配置,如投資海外物業、美元基金等,一般門檻較高,曾經一度只是高淨值人士才有機會使用的理財方式。而香港保險的出現,將一個低門檻的外幣資產配置機會帶入了大家的視線,立即就受到了那些具備一定“金融素養”與財富累積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的關注。

高淨值客戶為何購買大額保單

高淨值客戶為何購買大額保單

  保險在金融工具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由於其保險本質及地域優勢,在財富傳承、婚姻規劃、企業與個人資產隔離及移民稅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許多內地高淨值客戶通過大額保單來為資產作一個防護墻,優化配置結構。

  1. 有境外投資需求又對境外金融市場不熟悉的高淨值客戶會偏向于一些簡單易懂的投資品種,保險投資門檻低,結構簡明,且相較與其他金融產品來講風險低,穩定安全,是一種不錯的持有外幣資產的方式。
  1. 港險風險杠杆高,中長期收益可觀,既可以通過配置港險擁有一份性價比高的健康保障,對沖人生各類風險;又可以抵禦通脹,獲得教育金、養老金的儲備。
  1. 保險是一種私密性很高的金融財富,加上跨境因素,一些低調的客戶可以低調地通過保險持有境外財富;並且大額保單在未來可能的遺產稅/房產稅/贈與稅上發揮明顯的優勢,雖然目前中國並沒有開征遺產稅,但在將來並不是不可能,且海外仍有部分國家會征收遺產稅。
  1. 由於在醫務及財務核保方面的優勢,“大額保單” 金額限制會比內地低,假使高淨值家庭遇到風險時,可解決企業經營所需的緊急現金流,為自己及親人提供高品質生活保障。
  1. 香港的法律體系與內地不同,並且可以指定受益人,避免家庭內部紛爭;客觀來說,如果出現婚姻分割,債務問題,保險資產很難被追償。
  1. 在財富傳承方面,港險可轉換受保人,將保單傳承,實現“富過三代”,使投保人在